关于“问题导向”的思考
坚持问题导向,是重要的思维方法、工作方法,真正领会坚持问题导向的精髓实质,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最重要的思维工具、工作方法,成为自己解决困难,迎接挑战的利器,对人生、工作、生活都有重大现实意义,能够帮助我们从平庸到优秀的跨越,获得人生、事业的成功。
什么是问题?
问题是矛盾、是困难、是凝虑、是烦恼。
矛盾无处不在,困难经常遇到,心中常有凝虑,烦恼伴随左右。
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场场景。
在企业里,梗阻、制约、内耗、浪费、丢效无处不在,根深蒂固。
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业场景。
拥抱问题,克服困难,解除凝虑,去除烦恼,是我们人生、事业成长、发展的正常生态。在解决问题的历练中,我们提升能力,获得智慧,收获认知,实现成功。
所以,坚持问题导向,是强大的哲学问题、逻辑问题,是我们实现优秀,走向成功的金钥匙、好方法。
坚持问题导向是一项长期修炼,不断实践的过程,要经过
多个步骤,和层次提升。
第一个层次,树立问题意识。
“脑子有过滤器”,“心里有收集器”。发现问题是一种能力,而更深层次的能力是“认知能力”,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,唯有认知的提高,世界观才能提高,看到的东西多了,你才能比较,比较多了,才能选择判断。认知能力的差距在以下几个层面:
第一层面:看山是山(看到不一定就看透了);
第二层面:看山不是山(凭你的专业基础,认知穿透力看到了很
多东西);
第三层面:看山还是山(看到的是立体的复杂纷呈的有机世界)。
当具备这种见识后,再去参与实践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你就可以拾级而上,由现象看到本质,从量变到质变,最后走到了对立统一的把握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改变主观世界,成全自我。
记得今年四月十三号与染料事业部杨经理、王总工一起在新亚讨论产品优化,王俊明总工对大家讲的,我给予提炼的:
认知产品的途径:批判的意识,开放的思维;
研究的心态,逻辑的方法;
抓产品特点,抓设备匹配;
抓中控依据,抓精细落实;
今年我提出的中高层干部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:
产品解读能力;现场解读能力;
工艺解读能力;运营解读能力;
所以,认知的修炼是深化问题意识,发现问题,看透本质的根本。
第二个层次,寻求问题的边界突破。
首要杜绝的是“自负”“自恋”和“自以为是”,一旦如此,不是解决问题,反之让问题将人埋没,成为不能解决问题的“庸人”。
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:要善于“倾听”“讨教”,善于过滤“金句”,去伪存真,从而激发头脑风暴。你说的比对方多,反而成了说教,会导致无效交流,“人不贵在牙尖嘴利,而贵在耳聪目明”。
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:不能说“不”,不能急于否定,出现动议就地刹车,出现思维亮点,把自己打回原形,总让问题的边界把自己套牢,是走不出来的,是没有方案的,反之要顺路、顺势、顺智嫁接,抓闪光点,找突破口。
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:要注重逻辑思维、逻辑道理、逻辑嫁接,以想要的结果做牵引,打破砂锅问到底,由表及里,重组整合,条件匹配,柳暗花明。
第三个层次,解决问题的落实、落地。
讲过了,就要盯!不会做,就要练!不可能,就要逼!
执行力,不是一种能力,而是一种态度。主动扛事的态度,主动为结果负责的态度。抓问题落实的“狠”与“韧”是一种“狼性”,是一种“匪气”,是一种“斗争”,更是一种“血性尊严”。
发现问题的能力,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衡量干部能不能“经营自我”的重要定义,把事情做好、做成只是基础,最重要的核心是通过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把自己练出来,成为一等一的高手。成为一个特别能学习的一个人。特别能够找到规律的人。特别能推荐规律应用的人。这是人生成长、事业进步特别宝贵的成事能力。
最近从书中看到:巴菲特的合伙人“芒格”说过一段话:“我们不要新的思想,我们只需要正确的重复”。那么,什么才是正确的重复呢?
第一,选对方向,用时间悄悄的做杠杆。
第二,找到优势,用效果不断的做叠加。
“做三、四月的事,八、九月自有答案”真正的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。这是真正的内功修炼。致力于带出一支“善于动脑,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的技术管理团队,崇尚“痴迷者”,一旦成形,所有人都在“用心做事,动脑思考”这个团队是无往而不胜的!